邮箱: @ 密码:
>> 名家作品
九三是我家
——一位无锡机关退休社员的感悟
发布日期:2016-08-23 来源:九三学社无锡市委
【字体: 【颜色: 浏览量: ...

常说“爱x如家”,把组织、工作单位当成自己的家那样热爱,事情就好办了。你对家最有感情,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;“家”里的事业就是你自己的事,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?

我在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会机关退休,又是九三学社社员。社市就是我的第二个家。每当参加社里组织的活动,参加退休支社的组织生活,与社员们济济一堂。我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,感到格外清切、温暖。

我上班时,社市委机关还在前西溪市政协大院。大门口挂着十七八个牌子。市政协、市委统战部都在一个院子里办公。请示汇报、联系工作十分方便。大院内大多是统战系统的单位,就象一个大家庭。上级领导,兄弟党派,办公室同仁之间,相逢热情招呼,相互关心,就如同一个大家庭里的长辈和晚辈,兄弟姊妹。我因左目失明,1997年夏天办理了退养手续。2001年10月退休。2010年秋,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会随市委机关乔迁到市民中心7号楼6楼办公。我才与前西溪市政协大院告别,仍有点依依不舍。我在前西溪上班下班,开会活动,整整往返了25年。从青年到白头,一个家住了25年仍有留恋,更何况是我的工作单位,是九三学社的市委机关呢?

2012年,为了照顾民主党派老同志过组织生活,市委统战部借用了市科协10楼的“同心园”,地点就在原市政协大院隔壁。每次过组织生活走过解放南路就会想起前西溪,就象回老家探亲,有一张恋家的感情。

九三退休支社一年不过活动五六次。每次活动,与诸位老社友见面,相聚一堂,就仿佛与家人团聚。相互问候,交流信息,畅谈体会,就象和老人叙叙家事,亲切,暖心,又十分随和,且九三学社是由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党派。“出入有鸿儒”,都是我的良师益友,听老社友发言,有根有据,有理有节,或侃侃而谈,或引经据典,就像聆听师长的谆谆教导,如和风细雨,滋润心田。我还受到多位舍友的附身赠书,或议论古今,或传授知识,都象在教室听名师上课指点。我却愧无回赠,如欠债难还,既内疚又抱歉!就像在长辈、亲人面前脸红耳赤,抬不起头来。

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向诸位社友虚心学习,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为大家当好后勤,例如:开会给个记录,整理一下诸位的高论,为社市委提供一点社情民意,或活动时协助招呼一下。都是区区小事,但却都是九三大家庭中的一员,应尽的义务。

九三是个温暖的大家庭。家里的事情要靠每个成员齐心协力。但我也感到退休支社的活动尚有不足。参加组织生活,参加社内活动是每个九三社员的权力和义务。但总是常见的老面孔多,新面孔少。当然退休支社有其自身的特点。有些社员年事已高,或行动不便,不常见面情有可原。但也许老社员多年不见,且不通音讯。不知另有何原因,还是退休支社的个缺乏吸引力,更有个别社员,常期脱离组织,连社费都不交,好像有些说不过去了。

我在《无锡九三》上看到,百岁老社员高福珍老师,曾叮嘱晚辈转成找到社市委补交多年的社费。社市委老领导王赓唐,生前卧病多年。每年都委托我代表社费,榜样在前,值得每位社员好好学习。当然退休支社的活动形式也应该多听听大家的意见,集思广益,不断改进,尽可能调好众口,社员关心,领导支持,上下合力,家里的事情就靠大家齐心协力了啊!因为每一位社员都是九三大家庭中的一员。

说道《无锡九三》,更加亲切。我曾为社讯编选初稿9年,以手中的拙笔为社员服务。《无锡九三》是社市委的机关刊物,也是社员了解社市委工作的重要窗口。如今的社刊图文并茂,大开本彩页,已今非昔比了。退休老同志参加市委会活动的机会不多,但一册《无锡九三》在受,社务要闻,参政议政成果,先进社员事迹,基层动态……便一目了然,仿佛心头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,也为社员之间的交流感情架起了一座桥梁。《无锡九三》是每一位九三学社社员的共同园地,希望老同志也能经常动动笔,回忆一下九三往事,谈谈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,增进社友之间的相互了解。同时,也希望《无锡九三》能为退休社员留出一席之地。退休支社已故的老主委孙家翼同志,就常常为社刊写稿。年近九旬的老社员张敏同志,体笔两健,常委社讯提供稿件,都值得大家学习。

九三是我家。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,也是广大社员的共同心声。草草此文,以期抛砖引玉,盼有更多的老社员现身说法,谈谈你对“家”的感情!(薛志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