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箱: @ 密码:
>> 历史回眸 >> 资料文库
张雪岩创办《田家半月报》
发布日期:2015-11-05 来源:人民政协报
【字体: 【颜色: 浏览量: ...

1934年8月,一张专门给“种田的人家看的报”在齐鲁大学校园创刊,它就是旨在普及科学文化、提高农民素质的《田家半月报》。

《田家半月报》的面世,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封闭的中国农民打开了一扇“窗户”。《田家半月报》具有普及教育的特点,它用通俗的文字教导农民如何生活,怎样认识人生,怎样发展农业生产,如何待人接物,如何讲究卫生……《田家半月报》迅速成为农民学习新文化、新知识,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个主要渠道,在齐鲁乃至华北广大地区,深受农民喜爱,发行量曾达十几万份之多。

这张报纸的副总编张雪岩堪称中国为农民办报的第一人。他1901年出生在山东潍县大常疃村一个贫寒的农家。1917年,他在文华中学读书时,被法国招募到欧洲战场当华工。5年的艰苦生活,既磨炼了意志,也增长了知识才干,同时,他还熟练地掌握了英语。1922年回国后,张雪岩在天津正记轮船公司任职,后辞职加入了国民革命军。1930年考入南京金陵神学院,毕业后到上海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担任宗教教育干事。

丰富而深厚的底层生活阅历,使张雪岩认识到:中国要想真正独立富强,农民同胞的觉醒、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,乃是根本问题之所在。于是他与好友孙恩三创办了这张《田家半月报》。

在办报过程中,张雪岩越来越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于是他在1937年8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,后转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,1940年6月获得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。1940年9月,张雪岩回国,担任《田家半月报》主编,并被齐鲁大学聘为副教授,兼任社会学系主任。

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

1942年秋,在抗战更为艰难的阶段,为了慰劳前线将士和救济流亡到大后方的难民,张雪岩积极配合“基督将军”冯玉祥倡导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,亲自担任成都市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分会主席。仅一次大会,就募得成都社会各界民众捐款1000余万元。张雪岩利用《田家半月报》的宣传和推动,使节约献金爱国运动波及整个大后方。《大公报》由衷称赞:这次运动规模之大,范围之广,献金之多,情绪之激越,实为古今所罕见。

重庆“校场口事件”发生第二天,人权保障委员会筹备会推举张雪岩与阎宝航、史良、李德全等为代表,面见蒋介石报告事件经过。之后,张雪岩与重庆文化界152人联名发表《为“二一O”血案告国人书》。

在重庆期间,张雪岩结识了吴藻溪、许德珩、税西恒等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,参与了九三学社成立之前的筹组工作。1946年5月4日,九三学社正式成立,张雪岩被推举为理事。不久,又被推举为常务理事。

1946年5月28日,张雪岩搭乘冯玉祥将军复员专用的“民联号”轮船离开重庆。1946年8月,他随《田家半月报》迁到北平,并在燕京大学、北平师范大学兼任教授。

美国士兵强暴北大女学生事件发生,张雪岩在《田家半月报》上发表了《由美兵暴行说到宗教信仰》,向美国发出严厉的质问:“为什么对这种欺压善良的罪恶充耳不闻,一语不发呢?”

此后,张雪岩赴美旅行讲学,公开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幕。

呕心沥血的办报人

北平和平解放后,中共中央向张雪岩发出回国共商建国大计的邀请。张雪岩谢绝友人的挽留,立即返回了祖国。鉴于他在基督教方面的资历和影响,张雪岩作为宗教界正式代表,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,并担任《共同纲领草案》整理委员会委员。

1949年10月1日,张雪岩登上天安门城楼,参加开国大典。随后,张雪岩参加了一系列宣传报告政协会议的活动。他在《田家半月报》上接连发表热情洋溢、盛赞新政协和新中国的文章,并在《惊天动地的政协》一文中称赞新政协:“这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桩伟大无比的新创作,就是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。”他认为《共同纲领》“是真正民主精神的结晶,这是一个空前的大创造”。

1950年1月28日,由于劳累过度,49岁的张雪岩突发脑溢血,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(王世铎)